您當前位置:中藥網(wǎng) >> 中藥大全 >> 瀏覽文章

白術

時間:2021年03月06日 作者:中藥材 信息來源:http://aaaprivatefunding.com/ 點擊: 字體:
白術

(陶弘景)

【異名】山薊、楊抱薊(《爾雅》),術(《本經(jīng))),山芥、天薊(《吳普本草》),山姜(《廣雅》),乞力伽(《南方草木狀》),山精(《神藥經(jīng)》),山連(《別錄》),冬白術(《得配本草》)。

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白術的根莖。
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白術

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根莖粗大,略呈拳狀。莖直立,上部分枝,基部木質化,具不明顯縱槽。單葉互生;莖下部葉有長柄,葉片3深裂,偶為5深裂,中間裂片較大,橢圓形或卵狀彼針形,兩側裂片較小,通常為卵狀披針形,基部不對稱;莖上部葉的葉柄較短,葉片不分裂,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,長4~10厘米,寬1.5~4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漸狹下延成柄狀,葉緣均有刺狀齒,上面綠色,下面淡綠色,葉脈凸起顯著。頭狀花序頂生,直徑2~4厘米;總苞鐘狀,總苞片7~8列,膜質,覆瓦狀排列;基部葉狀苞1輪,羽狀深裂,包圍總苞;花多數(shù),著生于平坦的花托上;花冠管狀,下部細,淡黃色,上部梢膨大,紫色,先端5裂,裂片披針形,外展或反卷;雄蕊5,花藥線形,花絲離生;雌蕊1,子房下位,密被淡褐色絨毛,花柱細長,柱頭頭狀,頂端中央有1淺裂縫。瘦果長圓狀橢圓形,微扁,長約8毫米,徑約2.5毫米,被黃白色絨毛,頂端有冠毛殘留的圓形痕跡。花期9~10月。果期10~11月。

原生于山區(qū)丘陵地帶,野生種在原產(chǎn)地幾已絕跡。現(xiàn)廣為栽培,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均有,而以浙江栽培的數(shù)量最大。

本植物的苗葉(術苗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
【采集】霜降至立冬采挖,除去莖葉和泥土,烘干或曬干,再除去須根即可。烘干者稱"烘術";曬干者稱"生曬術",亦稱"冬術"。

【藥材】干燥的根莖,呈拳狀團塊,有不規(guī)則的瘤狀突起,長5~8厘米,直徑2~5厘米。表面灰黃色至棕黃色,有淺而細的縱皺紋。下部兩側膨大似如意頭,俗稱"云頭"。向上則漸細,或留有一段地上莖,俗稱"白術腿"。在瘤狀突起的頂端,常有莖基殘跡或芽痕,須根痕也較明顯。質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。烘術的斷面淡黃白色,角質,中央時有裂隙。生曬術的斷面皮部類白色,本質部淡黃色至黃色,有油點。氣香,味甜微辛,略帶粘液性。以個大、表面灰黃色、斷面黃白色、有云頭、質堅實、無空心者為佳。

主產(chǎn)浙江、安徽。此外,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福建等地亦產(chǎn)。以浙江嵊縣、新昌地區(qū)產(chǎn)量最大;於潛所產(chǎn)品質最佳,特稱為"於術"。

野於術是產(chǎn)于浙江於潛、呂化、天目山一帶的野生白術,一名為"天生術",該種商品早巳絕跡。現(xiàn)售之於術,系將新昌的白術種子,播種在於潛山區(qū)的栽培品,折斷面黃白色,有黃色放射狀紋理。氣清香,甜味強而辣味少。一般認為於潛白術的品質較新昌白術為佳。

【化學成分】含揮發(fā)油1.4%,主要成分為蒼術醇、蒼術酮等,并含有維生素A。

【炮制】生白術:揀凈雜質,用水浸泡,浸泡時間應根據(jù)季節(jié),氣候變化及白術大小適當掌握,泡后撈出,潤透,切片,曬干。

炒白術:先將麩皮撒于熱鍋內(nèi),候煙冒出時,將白術片倒入微炒至淡黃色,取出,篩去麩皮后放涼。(每白術片100斤,用麩皮10斤)

焦白術:將白術片置鍋內(nèi)用武火炒至焦黃色,噴淋清水,取出晾干。

土炒白術:取伏龍肝細粉,置鍋內(nèi)炒熱,加入白術片,炒至外面掛有土色時取出,篩去泥土,放涼。(每白術片100斤,用伏龍肝粉20斤)

①《本草蒙筌》:"白術咀后,人乳汁潤之,制其性也,潤過陳壁土和炒。"

第一頁上一頁123下一頁尾頁
更多